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29章 暗香浮动,新词问世(2 / 2)

拟把疏狂图一醉。"

写到这里,他停顿了片刻。周晴轻轻抚上他的肩:"是在想建康吗?"

"是,也不全是。"李远放下笔,"我在想,那些逝去的岁月,那些失落的繁华,最终都化作了什么?"

周晴望着月色中的梅树:"化作了今夜的诗意,化作了你笔下的词章。"

李远点头,继续提笔:

"无奈风流云散去,

醒来明月照孤衾。"

最后一句写完,两人都沉默了。这首词不经意间道出了他们共同的心事,那些年离乱中的沧桑,都在这婉转的词句中得到了升华。

"让我想起父亲的一首词,"周晴轻声吟诵,"也是写梅花的,当时我还小,只记得'暗香浮动月黄昏'这句......"

李远惊讶地看着她:"这不正是我今晚起笔的第一句吗?"

"是啊,"周晴笑道,"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。你的词虽然用了父亲的句子,却写出了完全不同的意境。"

"此一时,彼一时。"李远将词稿摆在桌上,"你父亲写的是盛世的风雅,而我写的,是乱世中的坚守与眷恋。"

正说话间,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。原来是几位常来光顾的文人,因见店内亮着灯,特地来访。

"李掌柜还未歇息?"为首的是本地着名的诗人杨梦华,"我们看你家灯火通明,想是又在研究新点心?"

"杨兄来得正好,"李远将他们请进院中,"不是在研究点心,是偶得灵感,写了首词。"

"哦?"杨梦华眼前一亮,"让我们一听。"

周晴奉上清茶,李远则将词稿展示给众人。杨梦华拿起细看,不禁击节赞叹:"好词!尤其这'暗香浮动月黄昏'一句,意境高远,韵味无穷。"

"这首词......"一旁的苏学士若有所思,"莫非是用了周家老太傅的典故?"

院中一时寂静。周晴的手微微颤抖,李远则镇定地说:"正是。晴儿曾经背诵过老太傅的诗词,我们今晚赏梅,偶然想起这句,就借来用了。"

"难怪!"杨梦华恍然大悟,"我说这词风怎么这样眼熟。当年周太傅的词,可是文坛一绝。"

苏学士接过话题:"可惜周家词集在建康陷落时遗失了。李兄,你这首词倒是承袭了几分周家的遗风。"

月光下,周晴悄悄擦去眼角的泪水。她没想到,父亲的词风竟然通过这样的方式得以延续。

"诸位,"李远沏上新茶,"既然谈到词学,不妨借这良辰美景,细细品鉴一番?"

众人欣然应允。就这样,在这个春夜里,梅花小筑成了一处雅集之所。文人们谈诗论词,赏月品茶,其乐融融。

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,客人们才依依告别。临走时,杨梦华说要将李远的新词收入自己编撰的《杭州词选》中。

"这样的佳作,不该埋没。"杨梦华说,"让它流传开来,也是对周家词风的一种传承。"

送走宾客后,李远和周晴又回到梅树下。晨露打湿了枝头的梅花,在朝阳中闪烁着晶莹的光芒。

"你说,"周晴轻声问,"父亲泉下有知,会不会欣慰?"

李远握住她的手:"一定会的。文化的传承,不就是这样代代相传、生生不息吗?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