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568章 火烧辽营(2 / 2)

一场惨烈的单方面屠杀已进行了大半天。

辰时一刻开始,宋军大营擂响了战鼓,折可适麾下两万兵马朝辽军方向徐徐推进。

而萧兀纳麾下本有三万兵马,为了保存最后的实力,临时撤掉了一万辽军躲到后方,萧兀纳则领着两万辽军固守大营,做好了一切对抗宋军火器的准备。

两万对两万,但宋军却开了挂,手执火器,这场仗的胜负其实早就注定了。

辽军两万将士还没开战,军心士气便已降到了冰点,宋军开拔距离辽军大营还有十里地,辽营里不少将士已扔了兵器掉头跑出了大营,奔北逃窜而去。

宋军一路长驱直入,赶到辽军大营时,发现大营内的辽军已做出了充足的防守姿态。

他们垒起了高高的沙袋,竟然临时造出了一线战壕,人就躲在战壕后,根本不派一兵一卒出营,宋军离近了辽军就放箭,宋军撤离了辽军也不追击。

总之就是打死也不出营,绝不把自己的身躯暴露在宋军的火器枪口下。

这个战法颇为新颖,就连折可适也大开眼界。

萧兀纳这人,虽说是消极抵抗,但不得不说,他的消极抵抗居然还是颇为有效的,如果赵孝骞在场,必须跟萧兀纳拜个把子,因为在一千年后的热武器时代,对付热武器的有效办法仍然是沙袋和战壕。

没想到在这个冷兵器时代,萧兀纳居然能想到这个法子,人只要不冒头,火器根本无法对辽军造成杀伤。

当然,这么干的弊端也有,那就是只能缩在战壕里被动挨打,尤其是己方根本没有火器,露头就秒。

折可适饶有兴致地亲临前线,对辽军的战壕观察了许久,方才满意而归。

辽军还是有些天真了,这样的防守固然有效,但是根本无法做出反击。

而宋军,虽说火器是强项,但宋军会的不止是火器。

只是以前火器杀敌方便迅捷,就不必考虑用别的办法。

现在火器既然不管用,折可适当然要让别的法子派上用场。

于是折可适一声令下,宋军搜集了许多火油,又从附近百姓农家征来了无数陶罐,将火油装在陶罐里。

随军的工匠临时拼凑打造出了几架小型的投石机,将领手中的小旗一挥,铺天盖地的火油陶罐投入辽军大营,落在地上,营帐上,还有将士们身上。

陶罐碎裂,火油四散而溅,辽军将士闻到火油的味道时,便惊觉不妙,绝望的情绪还没来得及在营中蔓延,随即宋军箭矢上涂油点火,射进了辽营。

辽营火起,眨眼间陷入一片火海,无数将士浑身着火,凄厉地蹦跳打滚,渐渐没了声息。

更多的辽军将士不得不冲出大营,被远处以逸待劳的宋军射杀。

看着冲天而起的大火,折可适面露冷笑。

“办法是有效,但不多,这两万人我吃定了,留你一万回去交差升官吧。”折可适喃喃自语。

辽营帅帐外,萧兀纳脸色灰败看着四周的大火,浑身止不住地颤抖。

失败他并不意外,早有心理准备,但败得如此惨烈,麾下将士死得如此凄惨,萧兀纳的心情可想而知。

辽国的勋贵,又是辽国的叛徒,两种身份集于一身,此刻在心中反复冲突激战,萧兀纳的精神都快崩溃了。

今日此时,他不得不再次确定,宋国的崛起,辽国的没落,已是大势所趋,无法阻挡了。

从现实意义来说,他成为辽国的叛徒无可厚非,毕竟若无坚定的视死如归的意志,谁也不想留在一艘快沉的大船上淹死,弃船求生才是正确的选择。

但从感情的角度来说,此刻看着浑身着火,满地打滚挣扎哭嚎的辽军将士,萧兀纳心如刀绞,仿若凌迟。

辽营陷入了混乱,沙袋战壕已失去了意义,辽军将士为了活命四处奔逃,基本的建制完全被打乱,兵不知将,将不知兵。

而宋军则已开始集结列阵,朝辽军大营缓缓推进。

整齐划一的脚步声,如同勾魂的无常,将活着的辽军勾入地狱,再入轮回。

帅帐外的萧兀纳仰天长叹口气。

这场仗就算他不与宋军暗中配合,辽军也断然赢不了。

能想的办法他都试过了,无效。

痛苦过后,萧兀纳的眼神很快恢复了清明。

人终究要为现实而活,现实是什么

现实是“活”。

“传令,所有将士弃营北撤,”萧兀纳闭上眼,痛苦地道:“各自逃命,退回大同府再集结。”

说完萧兀纳在亲卫们的护侍下,转身骑上马,率先逃离了辽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