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551章 名将之后(1 / 2)

第551章名将之后

“都过去了”。

赵孝骞这句话说得容易,但狄家为了这句话,家中子弟却不知担了多少年心事。

生在这个皇权至高的年代,臣子被帝王猜忌绝不是轻易能过去的事。

而且不止是一两代,历史上很多贤臣名将,一旦被帝王猜忌后,不仅自己难得善终,后代子孙的命运也从此被湮没于历史洪流中,不知所踪。

狄家原本也会走上这条路的,直到昨日,身为女婿的赵孝骞向赵煦上了一道奏疏。

这道奏疏看似寻常,但它却无形中改变了狄家后代的命运。

不得不说,狄家是幸运的,从今以后,它已有了翻身的机会。

名将狄青功高盖主,引得帝王猜忌,可狄青并没有做任何对不起赵氏天家的事,后来的神宗即位,便已给狄青平了反,还赐了追封,足以说明,狄家的事其实早在神宗年间便已过去。

过去虽过去,但这种敏感的事,皇帝是不方便公开表态的。

皇帝不表态,了狄青追封,狄家这些年仍是如履薄冰,低调做人。

而汴京的朝臣们,也不敢与狄家过从甚密,怕给自己惹来灾祸。

直到昨日,赵煦批示的那个字,终于算是官方正式对外的定调。

狄家曾经那些敏感的事,彻底揭过去了。以后的狄家子弟,在大宋皇帝的眼里,与别的朝臣没有任何区别,有功就赏,有过就罚。

狄谘面朝延福宫跪拜后,重新坐回位子上,举杯连饮三盏。

三盏过后,看起来情绪稳定的狄谘,突然重重搁下酒杯,伏在桌案上嚎啕大哭起来。

狄莹顿时也流下泪来,起身正要去安慰父亲,却被赵孝骞按住,朝她微微摇头。

同为男人,赵孝骞知道狄谘此刻需要宣泄。

狄青共有六子,其中长子狄谅早亡,狄谘是次子,如今也算是狄家的一家之主。

这些年狄谘背负整个家族,小心翼翼地在人情世故中周旋,小心当差,小心做人,不敢与任何人结交,生怕招惹灾祸麻烦。

狄谘知道,狄家如今很脆弱,没有后台没有背景,官家心中或许仍有猜忌,这样的狄家是经受不起一点点小风浪的,稍有不慎便是全家覆灭的下场。

直到今日此刻,狄谘听说了官家对狄家的批示,一颗悬了数十年的心终于彻底放下,狄家也在一朝之间翻身。

想想这些年背负的沉重压力,狄谘不由悲从中来,大哭不止。

赵孝骞静静地坐在堂内,慢悠悠地啜着酒,任由狄谘哭得惊天动地。

堂外不少亲眷和下人听到了动静,不知发生了何事,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朝堂内张望。

赵孝骞端起酒坛,朝堂外的下人们龇牙一笑:“酒不错,回头给我弄几坛,我带回家喝。”

下人吓了一跳,客气地行礼,急忙匆匆赶往后院取酒去了。

堂内老丈人仍在嚎啕大哭,狄莹作为女儿也陪着默默拭泪,唯有这位女婿没心没肺地要酒打包,画面颇为怪异。

赵孝骞倒也不是存心占这点小便宜,他主要是为了维护华夏的传统礼仪。

华夏的传统礼仪,女婿登老丈人家的门不能空着手,同样的,女婿离开老丈人家也不能空着手。

一个合格的嫁出去的女儿,回娘家时懂得心狠手辣,娘家里的任何东西都有可能被她席卷一空,回家献给亲爱的老公。

现在狄莹大约是不太清楚这些传统礼仪的,毕竟她的脸皮不够厚,赵孝骞只好亲自张嘴了。

许久之后,狄谘大约是将情绪宣泄完了,这才抬袖擦去眼泪,哽咽道:“老夫一时失态,贤婿见笑了。”

赵孝骞嘴贱道:“丈人说错了,小婿不是见笑,是见哭啊……”

话没说完,腰间又被狄莹狠狠地掐了一下。

狄谘端杯望向赵孝骞,严肃地道:“狄家今日得沐皇恩,皆拜贤婿所赐,狄家子弟世代铭记贤婿之恩,多谢贤婿了,老夫敬你。”

赵孝骞连道不敢,赶忙端杯饮尽。

翁婿互敬之后,见狄谘仍一杯杯狂饮,今日似有把自己灌醉的意思,赵孝骞急忙趁着他清醒说起了正事。

“丈人确定要随小婿出征北上吗”

狄谘肯定地点头:“确定,听说贤婿明日便出征,老夫已备好了兵器甲胄战马,今日便去宫中交卸职事,明日点卯于贤婿帐下听令,但凭驱使,在所不辞。”

赵孝骞苦笑道:“您是长辈,小婿却要对你发号施令,这实在有点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