醒木一拍,说起赵孝骞率三万龙卫营将士,于真定府北面列阵迎敌,郡王殿下天纵之才,近年造出了一种非常犀利的火器,可谓无坚不摧。
龙卫营三万将士正是靠着郡王殿下造出的火器,将辽军钉死在真定府以北五十里外,曾经天下无敌的辽军,竟不得寸进,反而被宋军歼灭数万,最终兵败如山倒。
此战也,大宋王师几乎全歼辽军五万兵马,最后只有辽帅耶律淳率数十名亲卫仓惶逃回南京。
大宋立国以来,绝无仅有的歼敌数万的大胜,在赵孝骞手中得以实现。
看客们听得如痴如醉,说到这里,顿时引发满堂喝彩,说书先生趁机住嘴,又是一脸欠揍的微笑,在看客们的笑骂声中,不得不再次扔上铜钱碎银。
在张小乙的交代下,龙卫营两败辽军的经过,说书先生们还算比较客观,没有过分添油加醋。
毕竟故事要取信于人,首先第一要素就是,你得靠谱儿。
不然两军交战,你突然来一句天降神雷把敌人都劈死了,这不纯纯侮辱人智商吗。
接下来说书先生们又开始说起了赵孝骞和龙卫营第二次大败辽军,拒马河南岸风声萧萧,辽军试图渡河偷袭,被赵孝骞提前察觉,遂在南岸布下重兵。
此战辽军出动了两千重甲骑兵,然而终究敌不过大宋王师的火器,两千重甲骑兵全军覆没,此战歼辽军三万,余者仓惶北逃,从此辽军不敢南下而牧马,大宋新开四百里疆土,宋辽攻守之势自此易也。
看客们越听越激动,一阵阵的满堂喝彩几乎掀翻了屋顶,勾栏瓦舍的老板掌柜们喜笑颜开,多年没见如此热闹兴隆的场面了。
随着说书先生的娓娓道来,看客们身心都沉浸在边疆风起云涌,沙场征战的画面里,故事跌宕之间,看客们群情激奋,难以自抑。
而赵孝骞的个人形象,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愈发具象化了,看客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河间郡王的模样,已有了清晰的眉眼,甚至连一场场战争的画面,众人也仿佛身临其境,激动得面红耳赤。
看着勾栏内的气氛已达到高潮,说书先生眸光一闪,开始慢条斯理地继续往下说。
“三日前,河间郡王突然回京,这件事想必诸位大多知道吧不瞒诸位说,郡王殿下刚进城门,老朽不才,便亲眼瞻仰过殿下的风采,果真是风流俊俏,威武不凡,如天神临世,令人敬畏。”
在座众人纷纷笑了起来,还有人附和说,当日他们也曾见过郡王殿下,还给殿下让了道,规规矩矩站在路边行了礼。
“诸位只知殿下回京,但诸位可知殿下为何回京”
说书先生的这个问题,把在座的看客们问懵了。
环视四周后,说书先生突然一叹,神情黯然道:“殿下回京,是因为他在真定府招惹了奸人!今日郡王殿下被拿问大理寺,这件事诸位也都知道了吧”
“奸人猖獗,气焰至斯!连殿下这般盖世功臣也敢陷害,这世道……”
说书先生沉重地一叹。
这句话顿时吊起了看客们的胃口,勾栏内拍桌声,骂娘声不绝于耳,催促着说书先生赶紧说下去。
前面的种种大败辽军的事迹,不过都是铺垫。直到此刻,说书先生才说到了正题。
大宋新占领四百里疆土,朝廷欲在新疆土上设立新县,迁徙农户,分配良田。
转运使韩维等四十二名官员欺上瞒下,圈占农田,残害农户,真定府四百余农户的性命丧于恶吏刀下。
河间郡王心怀悲悯,治下百姓受此不公,焉能忍气吞声,纵知韩维等人是朝廷京官,手握权柄,亦毫不妥协,为了给治下百姓一个交代,郡王殿下遂下令当众斩首韩维等四十二名犯官。
说到这里,看客们愈发激动,大声叫好。
然而郡王殿下未经朝廷诏令,擅杀官员,犯下了大罪,殿下本是光明磊落的英雄好汉,一人做事一人当。
斩下四十二颗犯官首级后,郡王殿下星夜启程回京,向官家自领其罪,这才有了今日殿下被拿问大理寺的结果。
说到这里,看客们恍然大悟,白日里赵孝骞这位功臣突然被大理寺拿问,一切疑惑都有了答案,前因后果互相呼应。
于是,原本热闹喧嚣的勾栏院里,陷入了一阵死寂。
许久之后,一名看客突然起身,猛地一拍桌子,怒骂道:“奸人害了百姓的命,朝廷不闻不问,为民除害的大功臣反倒入了狱,这是什么道理!”
“黑白颠倒,世道不公!”
“没错!赵郡王做错了什么他不过是没按规矩杀犯官,犯官本就该死,在哪里杀不是杀!”
一句怒骂,彻底点燃了看客们的情绪。
与此同时,汴京的夜晚,大大小小的勾栏瓦舍里,同样的一幕纷纷上演,整个汴京沸腾了,民怨冲天而起,不可遏制。